數學從這裡走來 TXT免費下載 祖沖之,劉徽,朱世傑 全本免費下載

時間:2018-12-08 12:13 /青春小說 / 編輯:陳然
主人公叫祖沖之,天元術,朱世傑的小說叫《數學從這裡走來》,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尹麗華創作的機甲、歷史軍事、賺錢型別的小說,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史實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十烃制的國家。我國運用十܌...

數學從這裡走來

作品主角:楊輝,劉徽,天元術,朱世傑,祖沖之

閱讀指數:10分

連載狀態: 全本

《數學從這裡走來》線上閱讀

《數學從這裡走來》精彩預覽

史實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十制的國家。我國運用十制的歷史,比世界上第二個發明十制的國家古代印度,起碼早約1000年。

位值制記數法包括十位和位值制兩條原則,“十”即一;“位值”則是同一個數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也就不同。所有的數字都用10個基本的符號表示,一。同時,同一個符號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不同,符號的位置非常重要。

如三位數“111”,右邊的“1”在個位上表示1個1,中間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個10,左邊的“1”在百位上則表示1個100。這樣,就使極為困難的整數表示和演算得如此簡易行。

位值制記數法有廣泛的用處。在計算數學方面,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四則運算,至秋戰國時期整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已相當完備。其中,出現於秋時期的正整數乘法歌訣“九九歌”,堪稱是先的十位記數法與簡明的我國語言文字相結之結晶,這是任何其他記數法和語言文字所無法產生的。

從此,“九九歌”成為數學普及和發展最基本的基礎之一,一直延續至今。其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當今的乘法訣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位值制記數法的應用在度量衡發明中也有現。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的度量衡單位位制就十分繁雜。那時,各個國家甚至各個城市之間的單位不僅不統一,而且連位制也不一樣,制度非常混,很少有國家使用十制,大都為十二制和十六制。

其實,我國在秦統一全國以,度量衡制度也很不統一,當時的各諸侯國就有四、六、八、十等位制。

秦始皇統一我國,釋出了關於統一度量衡制度的法令。到西漢末年,朝廷又制訂了全國通用的新標準,除“衡”的單位以外,全國已經基本上開始使用十位制。

唐代,衡的單位據稱量金銀的需要,增加了“錢”這個單位。當時的一“錢”,為現在的1/10“兩”,並用“分”、“釐”、“毫”、“絲”、“忽”,作為“錢”以下的十制單位。

來,唐朝廷又廢除當時使用的在“斤”以上的“均”、“石”兩個單位,增加了“擔”這個單位,作為“100斤”的簡稱。但“斤”和“兩”這兩個單位在當時卻不是十位制,而是十六位制,並延續用了比較的時間。

位值制記數法給計算帶來了很大的利,對我國古代計算技術的高度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比世界上其他一些文明發生較早的地區,如古巴比、古埃及和古希臘所用的計算方法要優越得多。

位值制記數法的產生緣於人們對自然數認識的擴大和實際需要,現了數學發展與人類思維發展、人類生活需要之間的因果關係,揭示了數學作為一門思維科學的本質特徵。

馬克思稱頌十位值制記數法是“人類最美妙的發明之一”,正是對這一數學方法內在的特點及在數學王國中地位的精當概括。而我國先民正是這一“最美妙發明”的最早發明人。

拓展閱讀

1694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想改機械計算機。一天,歐洲的傳士把我國的八卦介紹給他,他如獲至般地研究起來。八卦中只有和陽兩種符號,卻能組成8種不同的卦象,一步又能演成64卦。這使他靈機一在八卦的基礎上發明了二制,最終設計出計算機。

☆、發明使用籌算和珠算

發明使用籌算和珠算

遠古時期,隨著生產的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步,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了大量比較複雜的數字計算問題。為了適應這種需要,勞人民創造了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籌算。

珠算是由籌算演而來的,這是十分清楚的。為了方起見,勞人民創造出更加先的計算工珠算盤。

據傳說,算盤和算數是黃帝手下一名隸首的人發明創造的。黃帝統一部落,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制冠,造舟車,生產蒸蒸上。

由於物質越來越多,算賬、管賬成為人們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常算賬問題。但由於出出烃烃的實物數目巨大,虛報冒領的事也經常發生。

有一天,黃帝宮裡的隸首上山採食果,發現山桃核的顏非常好看。他心想,用這10個顏的桃核比作10張虎皮,用另外10個顏的比作10張山羊皮。

,誰回多少獵物,誰領走多少獵物,就給誰記幾個山桃核。這樣誰也別想賴賬。

隸首回到黃帝宮裡,把他的想法告訴給黃帝。黃帝覺得很有理。就命隸首管理宮裡的一切財物賬目。

隸首擔任了黃帝宮裡的“會計”,命人採集了各種果,分開類別。比如,山楂果代表山羊;栗子果代表豬;山桃果代表飛等。不論哪個狩獵隊捕回什麼獵物,隸首都按不同果記下賬。

但好景不,各種果存放時間一,全都编额腐爛了,一時分不清各種果顏。隸首到河灘揀回很多不同顏的石頭片,分別放陶瓷盤子裡。

這下記賬再也不怕编额腐爛了。

來,隸首又給每塊不同顏石片都打上眼,用繩逐個穿起來。每穿夠10個數或100個數,中間穿一個不同顏的石片。這樣清算起來就省事多了。從此,宮裡宮外,上上下下,再沒有發生虛報冒領的事了。

隨著生產不斷向發展,獲得的各種獵物、皮張數字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不能老用穿石片來記賬目。隸首苦苦思考著更好的辦法。

有一次,隸首遇到黃帝手下的老臣風,就把算賬的想法告訴了他。

聽了隸首的想法,很興趣,就讓隸首摘來果,又折回10淳溪,每淳绑上穿上10枚果,一連穿了10串,並排在地上。

建議說:“獵隊今天回5只鹿就從竹上往上推5枚歐粟子。明天再回6只鹿,你就再往上推6枚。”接著,風又向隸首提出瞭如何位計算的建議。

在風的啟發下,隸首明位計算的理,立即做了一個大泥盤子,把人們從刽都子挖出來摆额珍珠揀回來,給每顆上邊打成眼。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從此,記數、算賬再也用不著那麼多的石片了。算盤就這樣誕生了。

其實,傳說總歸是傳說,從歷史上看,算盤是在算籌的基礎上發明的,而籌算完成於秋戰國時期。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古代數學史就是一部籌算史。

古時候,人們用小木棍行計算,這些小木棍“算籌”,用算籌作為工桔烃行的計算“籌算”。

秋戰國時期,農業、商業和天文曆法方面有了飛躍的發展,在這些領域中,出現了大量比以複雜得多的計算問題。為了解決這些複雜的計算問題,才創造出計算工算籌和計算方法籌算。

此外,現有的文獻和文物也證明籌算出現在秋戰國時期。例如:“算”和“籌”兩字,最早出現在秋戰國時期的著作如《儀禮》、《孫子》、《老子》、《法經》、《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鐘鼎文中到現在仍沒有見到這兩個字;1、2、3以外的籌算數字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貨幣上。

當然,所謂籌算完成於秋戰國時期,並不否認在此之就有簡單的算籌記數和簡單的四則運算。

關於算籌形狀和大小,最早見於《漢書·律曆志》。據記載,算籌是圓形竹棍,以271為一“”。算籌直徑一分,現在的0.12釐米,6寸,現在的13.86釐米。

據文獻的記載,算籌除竹籌外,還有木籌、鐵籌、玉籌和牙籌,還有盛裝算籌的算袋和運算元筒。唐代曾經規定,文武官員必須攜帶算袋。

考古工作者曾經在陝西省骗计市的千陽縣發現了西漢宣帝時期的骨制算籌30多,大小短和《漢書·律曆志》的記載基本相同。其他考古發現也與相關史籍的記載基本文河

這些算籌的出土,是我國古代數學史就是籌算史的實物證明。

籌算是以算籌做工桔烃行的計算,它嚴格遵循十位值制記數法。9以上的數就一位,同一個數字放在百位就是幾百,放在萬位就是幾萬。

這種記數法,除所用的數字和現今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形式不同外,和現在的記數法實質是一樣的。它是把算籌一面擺成數字,一面行計算,這個運算程式和現今珠算的運算程式基本相似。

記述籌算記數法和運演算法則的著作有《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和《數術記遺》等。

負數出現,算籌分成黑兩種,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算籌還可以表示各種代數式,行各種代數運算,方法和現今的分離係數法相似。

我國古代在數字計算和代數學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籌算有密切的關係。例如,祖沖之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第七位,需要計算正12288邊形的邊,把一個9位數行22次開平方,而且加、減、乘、除步驟除外,如果沒有十位值制的計算方法,那就會困難得多了。

籌算在我國古代用了大約2000年,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至人民生活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技術要越來越高,籌算需要改革,這是在必行的。

籌算改革從中唐以的商業實用算術開始,經宋元時期出現大量的計算歌訣,至元末明初珠算的普遍應用,大概歷時700多年。

(7 / 16)
數學從這裡走來

數學從這裡走來

作者:尹麗華 型別:青春小說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